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科技投资这些方向你不见得知道

发表时间: 2025-03-01

  ,或许已能加入到一些人的购物车了。毕竟,AI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落地,似乎不再是悬浮于空中的概念了。目前,多家医疗公司表示将接入DeepSeek,意味着AI在医药行业的应用进入快速落地期

  医疗这个概念,离咱们并不远,毕竟谁不会没个头疼脑热、去医院拿点药啥的?再加上咱们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对于医疗与养老这些概念,每个家庭都已或多或少有些接触了。

  比如咱们去医院,无论是看病还是体检,总有一个“拍片子”(X光、CT)的环节。拿到片子后,之前往往是医生肉眼看。现在,借助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功能进行辅助诊断,比如筛查肺结节,准确率突破95%,又比如眼底病的分析,人工智能的效率是人眼的10倍。

  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AI非常擅长分析海量数据,所以能帮助药物研发啦,分析基因组啦。这些词语看上都很专业,但咱们只需要记住一个结论就行:从制药,到临床手术,到订制康复方案,AI在多个医疗环节都可以派上用场。

  具体到指数层面,港股具备大量拥有前沿技术的医药股,恒生生物科学技术(HSHKBIO)与AI医疗的关系较为密切,除了深厚的创新药底色(占比约60%),另有涉及AI医疗的如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微创机器人等股票持仓。它也有相关的指数基金,是华夏恒生生物科学技术ETF联接(A类016970,C类016971)。

  从十年前智能手机兴起后,开启移动网络的新时代,从而也带动了科技消费与移动支付的大时代。

  科技消费乍听起来让人觉得不沾边,但是作为最直白的载体,它们往往都以手机中的APP的形式出现,毕竟,从十年前开始,你付款、网购、买菜、买药、打车、旅行、租房,一部手机都已足够。

  这些具备科技+消费多重属性的优质企业,很多都在港股上市。因此,当我们谈论港股消费时,不同于A股的“吃药喝酒”,以港股通消费(931454)为例,像生活服务(外卖、买菜)、消费电子(手机)、汽车(新能源汽车)、娱乐(短视频)占据了更多空间,我们生活中与花钱购物频率高、关系紧密的消费标的,在这里也都能找到,相当于是,既有消费属性,也有一部分的科技属性。

  而恰恰就在这一轮的人工智能浪潮中,由于科技属性的加持,港股通消费也享受到了一定行业起飞的红利,涨幅较为明显。

  (数据来源:Wind,2022.01.03-2025.02.25,不作为指数推荐,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

  关于未来,以港股通消费目前第一大重仓股阿里巴巴来说,近期发布的财报超预期,有可能成为本轮中国资产重估的又一“里程碑”。市场或许将由交易热点转向盈利预期、盈利验证驱动的中长期资产配置,行情扩散下本轮有望更加可持续。

  如同咱们谈论A股这边的消费时一样,2025年是拉动内需的关键之年。港股通消费中的传统消费行业如服装、餐饮、旅行,也有望受益。

  因此,对于同时看好科技+消费的小伙伴,能持续关注港股通消费(931454)指数,以及它的联接基金华夏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联接(A类017832,C类017833)。

  短时间内看,AI对于拉动内需的效果可能并不明显,而对于AI的注资目前更看重对行业的未来的想象空间,想象空间大,股价的上升空间就大。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弱复苏而市场并不缺乏流动性的背景下,科技股成为了这些资金的庞大蓄水池,港股科技类股票涨幅较为显著。而就在近日,美国对华限制政策(如半导体、AI等层面的投资)进一步加深,港股科技阶段性出现回调。

  其实,我们从投资港股的南下资金身上就可以学点东西。目前,南下资金主要是维持价值(红利)+成长(科技)的哑铃型结构,咱们普通人作为借鉴,也能这样双管齐下,比如你能承受较高风险,又想均衡配置,可优先考虑红利资产60%,然后科技类配到40%。

  在经历了一定回调后,红利资产可能获得了更好的布局机会。毕竟,从长久来看,经济弱复苏+低利率环境的大趋势并未改变,红利资产的高股息仍然比无风险收益率(10年期国债利率)更高,对于股市中风格更偏稳健、保守的资金来说,仍然很有性价比。去年年底出台的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分红,而今年一月出台的政策鼓励引导中长期资金注入A股,因此,被保险、银行理财等注重长期收益水平的机构资金所偏好的红利资产,有望持续受益。

  考虑指数的高波动性,尤其是目前情绪高涨,对于普通基民最为直观易用的指标还是估值。如果估值过高,那么资产的前景再好也莫轻易介入。目前来说,恒生医药、港股通消费的估值分别为39.05、21.89,三年、五年的分位点分别是39.22%、26.67%和25%、15%,均处于较为合理的区间。(Wind,2025.02.25,不作为指数推荐)

  1. 上文中数据来源:Wind。上文提到指数及基金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2. 华夏恒生生物科学技术联接A/C、华夏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联接A/C属于股票型基金,风险与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中高风险(R4)品种。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ETF产品属于指数基金,存在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主要风险。指数基金可能出现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或违约等风险。联接基金存在联接基金风险、跟踪偏离风险、与目标ETF业绩差异的风险、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成份券停牌或违约的风险等特有风险。A类基金申购时一次性收取申购费,无销售服务费;C类无申购费,但收取销售服务费。二者因费用收取、成立时间可能不同等,长期业绩表现可能存在比较大差异,具体请详阅产品定期报告。本基金可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会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和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作为投资境外证券的基金,主要投资于香港证券市场中拥有非常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还面临香港市场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港股市场实行T+0回转交易,且对个股不设涨跌幅限制,港股股价可能表现出比A股更为剧烈的股价波动)、汇率风险(汇率波动可能对基金的投资收益造成损失)、港股通机制下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带来的风险(在内地开市香港休市的情形下,港股通异常交易,港股不能及时卖出,可能带来一定的流动性风险)等。

  4. 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依据自己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最大限度地考虑自身的风险承担接受的能力,在懂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5. 指数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6. 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7. 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

  8. 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使用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比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